Skip to main content

企业移动化信息建设的一些思考(三)企业数字移动化之困

· 28 min read

上篇文章,我们简要回顾了移动开发技术的历程。移动开发技术的演进,也是伴随着互联网的发展一并发展演进的。随着移动互联时代的到来,中大型企业都面临着一个比较迫切的任务,就是业务移动化。

中大型企业的业务通常具备自己的独特特点,所以其业务的数字移动化需求也各具特色。

  1. 大中型企业业务的现状分析

如果我们认真分析大中型企业的业务,就会发现具备以下几大特点,表现在

  1. 业务系统众多,且由不同的供应商支持提供。
  2. 业务系统胡乱,相互之间打通困难。
  3. 快速试错的成本较高。
  4. 难以打通『最后一公里』。
  5. 难以建立生态。

1.1 业务系统众多,且由不同的供应商支持提供

对于大多数中大型企业而言,通常不会所有系统全由自己的技术部门开发完成,大多会与第三方专业服务供应商合作来开发或采购相应的业务系统。个别企业自身IT能力较弱,业务信息化的建设全都依赖第三方服务商。

这就会呈现一种独特的现象,表现在业务系统众多,技术不统一,于是将这些由不同的供应商提供的系统,将这些业务搬上移动平台,理所当然的面临困境。而另一个困境在于业务相互隔离,不能形成一个整体。很有可能一个业务,前后上下具备关联性,但却需要在不同的业务系统上分别操作执行,难以形成一个链条及整体。

因此,大多数企业存在业务协同上的困难。业务操作被孤立分隔的系统所阻碍。

1.2 业务相互之间打通困难且混乱

基于前述的理由,企业的系统之间的打通就表现出极为混乱的场景。大多数企业在IT建设时,从一开始就缺少规划,各个系统基于特定的业务场景建立,这在系统初期不是问题。但随着业务的发展,相应的系统越来越多,于是企业内部系统也一并越来越多,导致员工需要使用的系统越来越多,不同的业务到不同的系统上去处理,而且用户登录这些数据还可能不是统一的。

当然,企业解决此类现状的方案通常是由一个业务提供API接口,另一个业务通过接口来与此业务交互,完成连通。但可以想像的是,随着数量的增长,这种点对点的连接必然会呈现蜘蛛网式的发展,以至于到最后难以驾驭与把控。

解决此类问题的方案几年前比较流行的是ESB。通过ESB数据总线来完成,将各个业务系统连接到ESB上,由ESB统一管控数据与服务。但ESB概念太重,建设相对困难,且存在雪崩效应等明显的缺点,近来使用的较少,特别是新兴的互联网企业,很少采用此类方案。

后续随着技术中台概念的兴趣,又出现了网关,通过基于REST API这种轻量级技术+网关来打通各个业务系统,并具备良好的扩展性,比如添加统一的流控,统一的权限控制等。

我们公司也在19年为客户建设了一个类似的网关平台,就是采用上述方案。

1.3 快速试错的成本较高

如我们上篇文章所说,大中型企业业务由于很多是针对员工,客户,上下游供应商企业等,通常表现出需要快速实现,而且需求可能会经常变更等一些特点。但如前所分述,原生的开发较为困难且成本较高,更新维护不易,这就决定了企业的大多数业务用H5的方案来完成更合适。

但单纯使用H5来并不是个好的解决方案,一方面表现在H5的体验稍差一步,再一个记住及使用H5地址并不是个很好的体验。

1.4 难以打通『最后一公里』

由于企业业务较多,开发更新较快,这决定了业务如何打通『最后一公里』是个比较重要的事情。也就是当业务有变更或需要相关人员参与时,能快速通知员工,而不是由员工定期访问系统来获知最新状态变更。

前些年,OA系统通常有个功能,通常会称之为待办任务工作台等,其也算是解决这个问题的一种方案,把各个业务系统需要处理的任务集中到一个地方供员工查询并处理。但这仍有赖于用户主动访问相关功能并查询。如果员工忘记,则可能很久都不会被提醒有需要处理的任务。

1.5 生态建设的困难性

很多企业的业务不仅存在自身,还关联上下游供应商企业,其业务存在关联性。而且行业的一些业务也具备通用解决方案,对于企业来说,打通上下游的业务生态,或行业内外的生态,具备一定的困难性。

2 企业数字移动化常见解决方案分析

因为存在上述所说的困难,企业移动数字市场经过多年的发展,出现了不同的方式来解决企业上述的困境。从大致上来说,分为以下几个模式

  1. 模式一:使用钉钉或企业微信的类互联网解决方案
  2. 模式二:使用OA类的平台系统
  3. 模式三:开发工具类平台
  4. 模式四:私有化部署解决方案
  5. 模式五:小孩子才做选择题,全局思维的CIO“都要”!

我们接下来逐一分析这些模式的优劣及适应情况

2.1 使用钉钉或企业微信的互联网解决方案

在国内,以阿里及腾讯为主的互联网企业,一开始触角并未伸向TO B的行业,它们也基本以专注互联网及TO C服务为主。随着TO C业务模式的成熟,而TO B的服务业务仍处于早期阶段,这些互联网企业开始把触角伸向TO B的企业。

大约在2014年12月底,钉钉发布了1.0.0版本,迅速成了抢占这块市场的头部互联网企业;企业微信则在2016年4月才发布企业微信1.0版本,虽然时间上晚了近2年,但凭借微信强大的用户基础及生态,迅速成为这个市场的引领者。

优点:

  1. 免费。互联网企业不按TO B常规套路出牌,仍然沿袭TO C的模式,也就是免费模式。期望以免费快速抢占企业,再通过企业来做大生态,通过生态圈来创造额外的价值。
  2. 功能丰富,产品稳定。由于是TO C出身,很多功能包括邮件、视频、语音等,在TO C的市场上磨练已久,其技术实力与产品稳定性都具备优势。
  3. 方便连接C端。由于微信加持,企业微信自然就有快速体验、大流量方便获客和维系的优势。
  4. 生态丰富。一大群ISV供应商围绕着钉钉和企业微信做客户化的落地实施。

缺点:

  1. 安全可控不足。所有数据均在互联网企业中,这对很多企业来说,特别是对数据安全有要求的企业来说,是个难以接受的点。
  2. 产品定制不足。SaaS产品的特征就决定了,某些需要产品本身去配合的功能,SaaS端难以支持和适配。SaaS优点更多的表现在“有什么”,而不是能“做什么”,所以从定制到扩展能力,方方面面都受限制。企业把自己的业务搬到上述平台并不是非常顺心顺意。
  3. 不了解B端业务。SaaS离C端用户更近,不了解B端、E端(员工端)的需求和痛点。
  4. 卡脖子。SaaS平台的数据和用户信息都在大厂,对于中小企业可以享受大厂带来的流量红利,适合积累和导入初期用户。但免费是有代价的,很多大企业为了不被卡脖子,而选择自建移动平台和私域流量池。SaaS平台在互联网1.0时代要了企业的用户,现在又想全面地侵入企业的生态,作为首席信息官,需要权衡此中风险。

适用:

小微企业、初创公司、或者当前IT预算有限的组织。我们建议先尝试用钉钉、企业微信。如,面向C端用户多的中小企业,可以利用微信流量给企业微信导流,做用户运营。

小结:

企业微信和钉钉的应用对象和应用场景更多的是适合小微企业的简单管理逻辑,并且企业微信和钉钉在伴随企业成长过程中,自身很难向更精细化、个性化靠拢,所以企业微信和钉钉更多的是扮演陪伴企业成长发育期的“学步车”角色;而面向中大型企业,企业微信和钉钉几乎无法抗衡专业的移动办公产品。

2.2 OA类平台系统

在移动平台出现之前,多数企业用OA系统解决内部协同,用OA系统提供的移动端做企业的移动门户。他们做企业OA起家,专注OA十多年,在垂直的OA业务上优势明显。

优点:

  1. 解决具体问题。OA类系统或平台,有一个比较明显的特点:他们提供了一套成熟的工作流解决方案,基本包含流程管理、HR管理等企业内部协同需要的方方面面功能。

缺点:

  1. 优点即缺点:平台能力强,扩展性弱。专注解决垂直领域业务问题的OA类产品,本身相对来说比较封闭,扩展性弱。他考虑了OA层面的方方面面,但是如果需要对接OA或者要求OA做一些开放能力建设,就比较吃力。
  2. 移动端能力偏弱:术业有专攻。OA类产品的移动端能力,包括IM及时性、IM到达率、IM稳定性有待进一步提升。这一点OA厂商自身也意识到了,他们几乎弱化了自己的移动端,转而投靠企业微信、钉钉这类强IM移动端基座。

适用:

上OA要看公司的管理目标和需求。如果公司寄希望于通过业务流程合理化来促进管理指标的提升,可以上OA类产品。

小结:

目前OA类产品也推出了移动平台。但是,打个比方,OA移动端像小诊所,能看伤风感冒,解决部分问题,但如果要更加专业的诊疗方案还得去三甲医院**。**

产品的“出生”决定了“生长”。业务系统厂商,解决其业务系统功能在移动端的展现是主要需求,其他系统的对接管理是非必要的。业务需求的重点不同决定了其产品的侧重领域不同,也使得产品最终的形态定位成业务系统移动端而非企业移动平台。企业选型的第一步,就需要确定选择平台型还是业务系统移动端型产品,这决定了企业未来移动信息化建设的结果。

2.3 开发工具类平台

还有一类企业解决上述困难的着力点是做一个移动开发平台。这些平台提供的方案通过是提供一些跨移动设备解决方案,比如支持H5一种开发模式,能发布到不同的手机设备,如Android或iOS,而随着国内一些小程序的流行,这些平台也都支持类似的小程序。这类产品如AppCan、DCloud等。

优点:

  1. 跨平台。号称开发一次,就能发布到各种不同的设备或小程序是开发工具类平台的核心优点。
  2. 便于建设开发规范。某些公司的IT管理者希望通过一个开发工具来实现内部IT开发规范的建议。

缺点:

  1. 侧重点过于在开发上面。一些刚性功能,比如聊天,视频会议,邮箱等,并未提供成熟的解决方案,而是需要基于其开发理念上开发。
  2. 开发工具的成熟度大多存在问题。使用这些工具会很容易出现强耦合,而且企业受开发工具成熟度影响,一开始期望减少开发成本,很可能后续反而增加了开发成本。
  3. IT人喜欢,老板不一定喜欢。大数据老板不需要一个“脚手架”,需要一个开箱即用的产品。

适用:

注重开发能力或者对IT规范强要求的IT部门内部使用。

小结:

“强耦合、强绑定”是IT大忌。当前IT技术日新月异,尤其前端技术大概只要15个月就有一个大的更新,之间还流行JQueey,现在已经是VUE当道了。开发工具很难跟上业界技术更新的步伐,企业很快就会因为被开发工具绑定,而落后于当前新的技术。

2.4 可定制的私有化部署平台

对于中大型企业来说,能有一个成熟的平台,提供成熟的解决方案,又有灵活的可定制,可扩展,安全上又有保障,那选择一个私有化移动平台就是最佳的解决方案了。

优点:

  1. 平台成熟度较高
  2. 由于是支持私有化部署,基本具备按需定制,一些表现较好的平台本身也提供了较强的可护展性。
  3. 在类似邮箱,聊天,语音视频,文档等方面有配套的解决方案
  4. 数据的安全性,企业所有数据由企业自己掌控
  5. 比To C的互联SaaS产品更懂B端的业务,可以贴身为B端“量身打造”。
  6. 企业容易实现“操之在我”,是“自己的APP”,而不是用“别人的”。

缺点:

  1. 费用比上述其它几种方案
  2. 需要较强的业务规划能力。想要将企业业务较好的整合进平台中,形成一个较完整的解决方案与生态,其对业务规划能力的要求也比较高。

适用:

有各项业务要移动化缺乏平台能力的,有需要把公域流量导入私域流量做运营的,有需要自建上下游生态体系,本身是业务软件供应商缺乏移动底座的,强安全强可控强定制的中大、超大型企业和组织。

小结:

中国的B端市场客户是要求最高、最具业务复杂性的客户。他们有近乎变态的安全需求、极其复杂的权限配置、需要千人千面的工作台、需要业务和生态双可控、支持定制化和个性化等等,大概只有可定制的私有化部署平台能够“面面俱到”。

2.5 小孩子才做选择题,全局思维的CIO“都要!”

其实,以上几种模式并不是互斥的

在实践中,有些集团型企业综合多种形态的产品配合使用。比如,有了自己自建的私有化部署平台后,又上了企业微信。企业需要公域流量和私域流量的互动,因为在企业发展的每个阶段,有流量的平台会发生变化,甚至还有抖音的用户、快手的用户等等。企业根据实际的需求做公、私用户之间的互导,这就需要私有化平台和SaaS产品的对接。当然,有些企业也把OA产品纳入进来一起使用,有些集团公司光OA产品都有好几套,而且是不同公司的产品。这种时间,都需要多形态的产品配合使用。

武林高手,包容万象、兼容并蓄、为我所有,也不失为一种适合的解决方案。

3 WorkPlus提供的解决方案

早在2014年,在意识到了企业对私有化移动平台的需求之后,我们恒拓高科就开始致力于研发与发展WorkPlus平台,帮助企业来改善其在数字移动化上的困境。而在2020年末,又发布了开源免费WorkPlus Lite,试图进一步扩大为更多的企业提供优势服务。

而我们的平台,也专注能为企业带来:

  1. 能协助企业打通业务的孤立性
  2. 能助力企业快速将业务移动化
  3. 能帮助企业整合上下游生态甚至是内外部生态

3.1 打通业务上的孤立性

企业需要一个平台,能打通各个业务的孤立性,让企业的员工或用户能在一个平台上访问这些业务,甚至能方便的打通业务之间的数据。

这正是我们WorkPlusWorkPlus Lite所致力于要做的事情。我们在产品形态上,提供了即时通讯以及通讯录两大功能模块。为企业业务提供了:

  1. 基于即时通讯的带来的功能,支持所有业务快速推送消息到平台上,还能将业务以服务号等形式与用户时时交互。业务与业务之间也能在这个功能上交互。
  2. 通讯录功能模块则不仅为公司带来了统一的用户组织管理功能,业务之间可以共享一份用户组织数据。还能扩展为统一认证中心,授权中心等

通过这个平台,你能快速打通移动业务最后一公里,让业务信息时时到达员工或客户。

3.2 助力企业快速移动化

这是我们平台所提供的核心模块功能之一,我们并不只是一个单纯的聊天App,我们所畅想的是能支持企业将自己的业务快速的移动化。为此,我们平台基于此提供了多种支持企业业务快速移动化的方式。包含服务号,轻应用以及工作台等。

3.2.1 服务号

我们支持以服务号的方式来将业务快速移动化。服务号这种方式更关注业务的可用性,比如,你可以提供一个查询的工时的接口,然后就可以通过在服务号上配置一个菜单,员工或用户可以查询自己的工时。

这就是支持业务快速移动化的一种模式。

3.2.2 轻应用

你也可以选择将自己的业务以H5的方式快速部署到我们平台上。如笔者上篇文章所分析,相比较于原生,H5具有开发快,跨平台,相对简单等特性,这些特性特别适合企业业务需求变更频繁,期望快速试错的场景。

但如笔者前面所述,H5仍然存在一些缺点,比如无法很好的调用手机原生的一些功能,比如拍照,访问业务上的原生功能等。为解决这个问题,我们WorkPlus提供了Cordova能力,基于这些能力,你的H5业务还能访问到原生的能力。

3.2.3 工作台

不仅如此,我们还提供了工作台的功能,提供了十多种丰富的工作台的卡片,包含广告卡片,新闻卡片,搜索卡片,自定义卡片等。

通过工作台卡片机制,您只需要返回数据,我们的平台就能友好美观的展示您的数据。

3.3 整合上下游及内外部生态

很多企业都希望能打通自己上下游企业的业务联通,建立一个更强大的企业生态。对此,我们WorkPlus也提供了支持企业将自己的生态移动化。

我们为企业提供了ISV生态管理。支持企业基于我们的平台建立一个ISV生态,在上面管理,发布,安装各种企业的服务,你还可以将自己的服务发布到ISV平台上,供上下游企业共同使用。

6f79d97e9abd4d329f0531aca9a4c2f6

如上图所示,我们WorkPlus为企业提供了一个完整的解决方案,从协同移动化到业务移动化,以至生态移动化,都提供了完整的解决方案,通过我们WorkPuls类似的移动平台,企业可以或多或少改善数字移动化之困,快速推进企业业务数据化。